40%的工作沒意義,為什麼還搶著做?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.pdf電子書下載(大衛.格雷伯)

03-10-2025 comment

大衛·格雷伯(David Graeber)的**《毫無意義的工作》(Bullshit Jobs: A Theory)** 是一部對現代勞動體系尖銳批判的著作。書中核心觀點圍繞“狗屁工作”(bullshit jobs)現象展開,即社會中存在大量被普遍認爲無意義、甚至對世界有害的崗位,但這些工作仍被創造出來並持續存在。以下是本書的主要內容梳理:

一、什麼是“狗屁工作”?
格雷伯將“狗屁工作”定義爲:

無意義性:從業者自己都認爲其工作對世界沒有貢獻,甚至毫無價值。
被迫存在:這些崗位因官僚體系、資本控制或社會慣性而人爲維持。
精神折磨:從事者往往陷入自我否定、空虛與憤怒中。
他列舉了五類典型狗屁工作:

隨從(flunkies):爲彰顯他人地位而存在的崗位(如前臺接待、冗餘助理)。
打手(goons):服務於損害公共利益的目標(如遊說律師、電話推銷員)。
補丁人(duct tapers):修補系統漏洞的臨時崗位(如應對劣質代碼的程序員)。
表格填寫者(box tickers):制造官僚流程的文書工作(如形式化合規審核)。
任務大師(taskmasters):管理本無需管理的人(如中層微管理者)。
二、爲什麼狗屁工作泛濫?
金融資本與官僚制的合謀:

資本傾向於將利潤投入金融投機而非生產性領域,催生大量虛職。
官僚體系通過制造表格、流程和中間崗位自我膨脹。
道德綁架與工作倫理:

社會將“工作”等同於道德價值,迫使人們接受無意義勞動以維持體面身份。
失業羞辱導致人們寧願從事狗屁工作也不願被邊緣化。
技術進步的悖論:

自動化本應減少勞動時間,但實際反而被用來創造新崗位以維系僱傭制度。

40%的工作沒意義,為什麼還搶著做?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.pdf電子書下載(大衛.格雷伯)
三、狗屁工作的後果
個體層面:喪失意義感、心理健康惡化(抑鬱、焦慮普遍)。
社會層面:資源浪費、不平等加劇(高薪虛職與低薪必要崗位的倒掛)。
文化層面:扭曲勞動價值觀,將人異化爲“崗位填充物”。
四、勞動價值的再思考
格雷伯提出:

必要勞動:應重新分配資源,保障護理、教育、環保等對社會真正有益的工作。
減少勞動時間:通過全民基本收入(UBI)和技術紅利縮短工時,釋放創造潛力。
重構價值標準:將勞動價值從“經濟貢獻”轉向“生命意義與社會福祉”。
五、爭議與批評
定義模糊:對工作“無意義”的判斷具有主觀性,可能忽視崗位的間接價值。
結構性矛盾:資本主義體系下,減少狗屁工作需觸及所有制與權力分配,難度極大。
解決方案的烏託邦色彩:UBI和四小時工作制在現實中面臨政治經濟阻力。
現實意義
本書挑戰了“工作至上”的主流意識形態,促使人們反思:

爲何社會一邊抱怨996,一邊繼續制造和忍受無意義勞動?
技術進步本當解放人類,爲何我們卻活得越來越累?
如果40%的工作毫無價值,我們能否構建一個更自由的勞動未來?
格雷伯的論述未必提供完美答案,但其批判爲重新構想勞動、分配與意義提供了思想槓杆。

下載地址 點這裏下載
提醒: 網站每天更新不易,希望大家可以幫站長宣傳壹下網站,非常感謝的支持!
向下扎根!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5—「是誰決定我們的薪水?為什麼不可能人人均富?」.pdf電子書下載(文安德.馮.彼特爾斯多夫):生活就是一門經濟學 社會、政治&哲學

向下扎根!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5—「是誰決定我們的薪水?為什麼不可能人人均富?」.pdf電子書下載(文安德.馮.彼特爾斯多夫):生活就是一門經濟學

《向下扎根!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5—“是誰決定我們的薪水?爲什麼不可能人人均富?”》是文安德·馮·彼特爾斯多夫(Wendand von Petersdorf)所著的一本書,主要探討了經濟公平、薪資分配以及社會結構對個人生活的影響。書中...
下載

LEAVE A REPLY

Anonymous netizen Fill in information